近期,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此前,该名录已公布了三批共计10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按照名录征集标准选取的这些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事迹突出、牺牲情节壮烈,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推动下,英烈事迹不断发掘完善,烈士墓地逐渐得以修缮,纪念设施管护更加有序,“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然而,半月谈记者近期在河南多地走访名录上几位著名抗日英烈的家乡发现,英烈事迹记录模糊、信息相互矛盾,相关纪念设施缺乏管护。目前,走访地区已在整改,但相关情况仍应引起重视。
英烈资料缺失,信息相互矛盾
李锦堂(1913-1945年),曾任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2军分区应随独立团团长,2015年被收录至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湖北省广水市档案馆里的一份资料显示,李锦堂烈士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谭河镇(今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他早年曾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见习排长,随李先念由河南竹沟南下,进入豫鄂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市、区党史部门均无关于李锦堂烈士的相关记录。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一段不足百字的文字资料显示,李锦堂为中共党员,1936年1月参加革命,生前系新四军二十五团团长,1943年1月牺牲于湖北省应山县万家店。其生前职务、牺牲时间与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的信息以及广水市档案馆的信息矛盾。半月谈记者在信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内瞻仰李锦堂烈士的陵墓后发现,其墓碑上的生卒时间、部队番号与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信息亦有出入。
李锦堂烈士的继子李道德告诉半月谈记者,他虽然与李锦堂没见过面,但常听爷爷提起父亲的故事,当时李锦堂与秦金堂、夏晓堂并称“信南三堂”,在当地颇有名气。谈及李锦堂如今是否还被人知晓时,李道德说在老家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半月谈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公开信息发现,即使2015年就被收录至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锦堂的事迹也很少被当地公开宣传。
另一位曾经为当地人所敬仰的游击队长许子和如今也鲜有人知。许子和(1909-1945年),中共党员,河南省南阳县宛南抗日游击队大队长,2020年被收录至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对于许子和烈士在当地抵抗日寇、保卫家乡的事迹,许子和烈士的外孙张敏说:“我妈总会提起,外爷平日里为人豪爽、仗义疏财,自幼习武又有从军经历,因此在方圆几十里都颇有名气。”但对于许子和烈士事迹在南阳当前的宣传状况,有基层干部坦言,“说实话,没啥名气”“本地人也不知道他是谁”。

这是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皇庙旁的石碑,许子和烈士的纪念碑就在其中
陵园荒草丛生,坟墓管护不善
在许昌市鄢陵县金汇大道与花博路交叉口附近的一片坟场,陈德馨烈士安葬于此。陈德馨(1904—1938年),河南鄢陵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5军29师86旅旅长,1988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由当地政府于2018年修建的“陈德馨烈士”碑就醒目地立于金汇大道路边,碑上信息显示,陈德馨烈士墓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四周外扩5米。
半月谈记者走访四周发现,石碑周围为苗圃、荒地,并无明显建设和保护痕迹。沿着一条狭窄的土路向树林深处走,半月谈记者在一片坟场的杂草深处看到了陈德馨烈士墓,墓碑被树枝杂草遮掩。通往烈士墓的一小段硬化路,也因缺乏管护残破不堪。
在焦作市沁阳市西万村,曾任晋豫游击队大队新五营教导员、129师新一旅统战科长、太岳二分区敌工科长、沁阳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等职的田时风烈士安葬于此。但烈士坟墓所在周边地块因出租给个人,烈士墓如今处于两座厂房的夹缝中,烈士家属上坟祭拜还要联系相关人员开门才能进入。同时,沁阳市人民政府立在烈士墓旁的“烈士纪念设施”牌子,竟于数年前被挪到该村自发建设的“西万村烈士陵园”里的田时风烈士衣冠冢前。衣冠冢仅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堆”,杂草丛生,令人唏嘘。

这是位于焦作市沁阳市西万村的田时风烈士墓
多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晰
烈士认定、烈士公祭、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等工作,按职责划分应归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部修订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工作”。但在实际中,有的烈士纪念设施之前就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而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文物行政部门对列入文保单位的烈士纪念设施负有管理责任。
此外,一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文保部门主管的烈士纪念设施所涉及的烈士资料、史料应当由党史部门核对。但相关部门称,“自身部门影响力有限,对于一些烈士纪念设施中出现的明显史实错误,也不好主动去挑错,不然显得故意找事”。
受访干部建议,加强抗日英烈烈士墓、纪念碑等硬件设施保护,持续推动零散烈士墓迁至烈士陵园,便于集中管护和祭扫,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同时,挖掘校准英烈事迹。一些烈士由于牺牲年代久远,资料有限,事迹模糊,关键信息相互冲突,需要各级党史部门加强研究,尽量校准、丰富烈士事迹,为宣传英烈事迹、传承英雄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