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向宇宙问路,为祖国燃灯
新华社记者鲁畅、魏梦佳
一部跨越百年时空、融汇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传奇史诗,翻到了最后一页。10月18日,悲痛的消息传来——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从清华园“出发”,遍历世界科学巅峰,最终回归故土……杨振宁的人生恰如一个圆。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求索、落叶归根的圆满,更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曾止步的精神跋涉——每一步都是个人与民族命运的紧密交织,每一步都以心系家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不灭的印记。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以博观如海的学术成就描绘物理学的壮丽画卷,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以革命性思想斩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对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百年风云激荡,赤子之心不改。杨振宁的一生,为中国的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殊时代背景下,身在大洋彼岸的杨振宁无时无刻不眷念着祖国,寻找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国效力,倾注心力架设中西方学术交流桥梁,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赴美深造;归国定居清华园后,他亲自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呕心沥血投身基础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从杨振宁身上,人们读懂中国科学家的理想与风范——既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又激扬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既有心有大我、胸怀赤诚的爱国情怀,又有自勉“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大师风骨。他高超的学术水平、高尚的情怀品德,为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少年时,杨振宁偶然在图书馆角落里看到一本《神秘的宇宙》,被书中所讲的奇妙宇宙深深吸引,从此开启了探索科学世界的传奇一生;如今,“归根居”的主人已翩然远去,但其精神将如璀璨星辰永恒闪耀,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科学进步、祖国繁荣和人类福祉持续拼搏。
此时此刻,还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在先生工作过的地方自发悼念、追忆感怀——您叩问宇宙的奥秘,在文明长河中刻下中国人的刻度;您以赤子之心燃灯,精神火种留给后人无尽力量。这光芒,照亮了时代,持久而磅礴。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