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在800~3000元不等,每成功代投一篇稿件,销售即有30元提成。
“如果遇到终端客户,那就加价收,提成更多。”第一家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解称,中介机构销售的客源多来自论文代理,即沟通中介与客户的中间商:“比如一篇论文代投,我们向代理收费800元,代理就在此基础上向客户加价赚差额。”
但如果中介机构的销售能跳过论文代理直接找到客源,就能随意加价赚更多差额。该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因普通客户不懂行,所以就能报高价赚差额。
为核实该说法,一名记者假扮客户向第一家中介咨询论文代写费用,对方报价500元。记者支付写作费后,该机构员工对记者说:“早知道就要800元了。”
第二家机构销售人员的收入,则主要取决于客单价的高低。
“比如我们运作一篇论文,公司底价3000元,销售溢价越多,拿到的提成就越多。”第二家中介机构负责人表示。
而这名负责人在培训时提到,自己曾以6万元的价格,为某客户在《××康复科学》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比该公司提供的内部报价表,该期刊运作底价为32000元,该负责人在溢价近3万元后,自己挣得近2万元提成。
销售进医院逐科室拉客
医护个人信息疑遭泄露
作为一名论文销售,记者在两家公司卧底期间的绩效工资,直接与每月收到多少论文代投的订单量和溢价率成正比。
以第二家机构为例。记者入职后,薪资绩效的一项考核指标,是每周加了多少医护QQ群、发了多少推广朋友圈、与多少人在线聊天等。这些工作的完成情况,员工需写入工作周报。
此外,第二家机构还规定,每名销售需不定期前往各大医院,逐层逐科室敲门推广,暗示医护人员可协助写发论文、申课题,争取添加医护人员私人微信,以便发展成潜在客户。而添加医护人员微信的数量,也被纳入销售业绩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构同时还会向员工提供多份“医学客户名录”,详细记载了医护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私人手机号等信息,并要求员工每日电话联系相关人员,询问对方是否有论文写发需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该机构提供的多份名录中,有数万名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此外,为更好地让销售在医院推广获客,机构还自行印发了一本《职称申报与评审指南》用于获客引流,上面不仅放上了机构的公众号二维码,还有每位销售人员对应的工作微信二维码及电话号码。
该机构一名销售告诉记者:“只要让这些医护人员收下册子,再让他们加上自己的微信,其实很大概率就能成为未来的客户。”
今年6月6日,记者跟随这名销售到当地一家医院进行地推工作,当日该销售称自己“刷楼”后已成功加到十余名医护人员的微信。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