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给情绪拍“X光”的专业设备,到给大脑“做按摩”的新技术,再到24小时在线的人工智能心理大模型……一系列创新成果正走进诊室与校园,为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今年暑假以来,许多医院心理门诊青少年就诊量增加。候诊区里,孩子们大多低头沉默不语,身旁的家长则攥着挂号单和病历一脸焦急。

  这份焦虑的背后是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长期面临的困境:想找到症结,却缺乏客观的“尺子”,仅依赖主观描述难免误判;想积极治疗,又担心药物副作用;想找人倾诉,心理咨询价格不菲,且难觅靠谱专业人士。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工具、新方法正在出现。从能给情绪拍“X光”的专业设备,到给大脑“做按摩”的新技术,再到24小时在线的人工智能心理大模型……一系列创新成果正走进诊室与校园,为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情绪“X光”:

  科学监测内心波动

  目前,大部分心理疾病诊断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检测指标。以抑郁症为例,传统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症状观察、心理量表测试等。这些诊断手段往往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诊的概率。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通过生理信号“解码”情绪开辟了新途径。在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内,测试者只需戴上特制的脑电帽和眼动信号采集设备,按照机器指令答题,一场情绪“X光”检查便正式启动。短短10分钟后,机器就能自动生成一份情感障碍症状评估报告,其中清晰标注了忧虑、低落等症状的评估参数。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吕宝粮介绍,这种情绪X光机借助先进的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深度学习算法和脑电大模型,可以对用户的脑电和眼动等多模态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其抑郁程度。吕宝粮介绍:“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设备能够对用户情绪进行自动、快速、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助力精神科医生为患者制定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目前该设备已经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情感障碍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机构投入试用。未来,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家长们有望科学监测孩子的情绪。

  脑部“按摩”:

  缓解情绪过度反应

  当孩子确诊抑郁症后,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地寻求治疗方法。目前,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方式有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等),但这三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副主任张陈诚介绍,服药后部分孩子可能出现体重变化或困倦等问题,心理治疗对于情绪过于紧张或拒绝表达的孩子起效较慢,经颅磁刺激法等则存在治疗不适感强且无法作用于深层脑区的问题。

  时间干涉刺激(TI)技术的出现,为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张陈诚将其形象地比喻为给大脑做“调频”或“温和按摩”。该技术适用范围较广,轻中度抑郁、焦虑情绪明显的孩子,接受心理治疗效果缓慢且情绪始终紧绷的孩子,以及不愿意或不适合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孩子,都可以尝试。

  TI技术通过在头皮外放置柔软电极,使其发出对人体无害的高频电流,形成微弱、可控的刺激直达大脑中控制情绪的区域,精准影响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部位的神经元,从而在短时间内缓解大脑中与情绪相关区域的过度反应。

  TI技术优势显著,安全性高是家长们最为认可的一点。2018年以来,我国已有多个大型三甲医院使用TI技术,数千人接受相关治疗。张陈诚介绍,临床实验证明,应用TI技术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记忆力和性格。

  温和介入是TI技术的另一大优势。它不像药物那样需长期服用,也无需打针或麻醉。每次治疗时长约20分钟,孩子只需安静坐着,就像做头皮护理一样。张陈诚介绍,大部分孩子表示治疗时只有微微的热感,没有明显不适;个别孩子在首次体验时可能会有轻微头皮刺感,但在几分钟内就能够适应。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许多孩子都有了积极的变化。比如,他们入睡变得更容易,不再因为小事反复自责、情绪低落,愿意尝试走出房间与人互动,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参与学校活动等。

  一位母亲曾开心地向张陈诚分享孩子的变化:“以前孩子连出门都不愿意,说什么都抗拒,心理咨询师也没法开展工作。自从采用TI技术进行治疗后,他说头脑轻松了,睡得也好一点了。”

  心理大模型:

  全天候疗愈疏导

  在问题没有出现前,家长和老师就应积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联合专业人士对其潜在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疏导。然而,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尚不成熟,人才缺乏、收费高、优质资源少等问题突出。

  郑州赤子心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业十三年的心理咨询师赵婉婉,因长期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对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源短缺问题深有感触。她介绍,我国每40万人约共享118名心理咨询师,服务缺口较大。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这一问题愈发突出。

  同时,高昂的咨询费用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一线城市单次心理咨询收费在500元/小时到2000元/小时不等,且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行业内常调侃‘心理咨询如同开盲盒’。”赵婉婉坦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心理咨询行业带来新的破局思路。“一些人开始尝试用通用语言大模型疏解情绪,把它当作‘树洞’。”赵婉婉说,不过这类大模型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专业性欠佳。

  “于是,我想到用大规模、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数据资源,训练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大模型。”赵婉婉说,经过两年的探索与调试,她和团队成功研发出“问心”心理大模型,并将其接入“爱繁星”小程序。

  该小程序有心情日记、AI心理问答、自助健心训练等多个功能,能够为孩子提供全过程心理陪伴。“比如,孩子写完心情日记后,它会围绕日记内容主动与用户聊天,进行情绪疗愈疏导。”赵婉婉介绍。

  目前,赵婉婉团队正在探索将“问心”心理大模型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推出学校人工智能心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设有管理端、教师端和家长端三个入口。平台的人工智能辅助咨询功能可以自动生成案例分析和详细的学生辅导方案。

  赵婉婉介绍,相比人工咨询,大模型不仅功能丰富,还具备“随用随到”、价格实惠等优势。更关键的是,在人工智能面前,孩子们无需担心“被误解”“被标签化”,也不必因顾及面子而隐瞒真实想法。“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却愿意跟小程序倾诉。”她说。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在线

  “绿色在线”创建伊始,坚持以绿色人文,绿色人生的永恒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广大客户需求,传播国内外绿色文明、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发展等最新动态信息。为了绿色在线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