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0月4日电 题:当心蟹卡有诈,天上掉卡别扫码
又到了吃蟹季,赏秋吃螃蟹是一件乐事,却也成了提货卡诈骗“傍”上的新噱头。近来,不少人收到天降“蟹礼”,多为需扫码、预约提货的卡片,警方提示您: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大闸蟹。
为啥这些蟹卡“长”得一模一样?
“以为是苏州的老同学想让我尝尝鲜,问了一圈没人给我寄,意识到可能是诈骗。”今年9月中旬,江苏南京市民林先生收到一份匿名快递,打开一看是一张面值500元的蟹卡。
林先生收到的蟹卡制作精美,看上去与正规商家发售的蟹卡并无二致。正面印有“阳澄湖”“1688型尊享版”等字样,反面印有提货二维码。

图为林先生收到的蟹卡。(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供图)
来自浙江湖州的周女士在9月初也收到一份与林先生同样的蟹卡。疑惑的她将蟹卡发到小红书之后,引来安徽、湖北、河南等多地网友跟帖晒出自己遭遇的类似情况。对比才发现,这些蟹卡“长”得一模一样。
记者调查发现,用来诈骗的蟹卡,快递面单的信息显示,几乎都发自苏州地区,例如林先生和周女士的蟹卡都发自苏州常熟市。
“快递面单的信息显示从苏州发货,增加了迷惑性。”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反诈骗和新型犯罪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再配合卡上印着“阳澄湖”等知名产地的字样,以及极为精美的印刷工艺、逼真的防伪标签,骗子变着法子让你相信:天上真的掉大闸蟹了!
“如果从别的地方发,那边都不产大闸蟹,谁会相信呢?”林先生说,自己拿到“阳澄湖”蟹卡本来也不信,但查到快递来自苏州常熟,又看到卡片本身就颇费成本、还免运费,一时间也半信半疑起来,还询问了一圈亲友。
揭秘蟹卡诈骗三大套路
多亏林先生没有先扫卡上的二维码,而是选择了报警求证。
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民警吴傲寒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林先生家中核实,发现一旦扫描诈骗蟹卡上的二维码,就开始步入一场精心设好的骗局:先是链接到在线客服对话框,领取小红包等“甜头”,再步步引导做任务,诱导大额充值,直到受害人发现再也提现不了“奖励”……
警方介绍,其他套路还有下载“专属APP”、参加“满赠活动”等,环环相扣,最终目的都是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信息。
更凶险的是,有些“蟹卡”二维码根本就是木马程序。据警方介绍,其中有的木马程序甚至能自动拦截银行短信验证码。
“扫码后,跳转到一个陌生的对话框界面,觉察到不对劲马上退出来了。”周女士心有余悸地说。
“每年中秋这个节点,都有类似的蟹卡诈骗。”吴傲寒说,当前这类骗局呈现三大新套路:一是提前造势搭建假官网,甚至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为钓鱼网站引流;二是通过黑灰产渠道获取个人信息,针对性寄送蟹卡,不熟悉网购规则的老年人群体成为围猎目标;三是编造某些知名商家、购物平台“答谢老客户”的“局中局”,诱你扫码。
警方提醒,切勿扫描不明包裹内的二维码卡片,也不要点开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假蟹卡背后的真漏洞
“可恶的是,骗子是从什么渠道和方式,拿到我们的个人信息。”周女士很是疑惑。
记者梳理发现,蟹卡反诈贴的评论里有不少类似担忧。网民质疑,快递公司是否严格遵守了实名寄送、验视实物的规定,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给了涉诈分子“可乘之机”。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在一起蟹卡诈骗案件中,某快递站点负责人明知寄递的蟹卡涉诈,仍然寄出40多万张涉诈卡片,最终获刑三年六个月。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周欣桐在办案中发现,公民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有多种途径,主要集中在参加抽奖活动、登录注册网站、随意丢弃快递面单等,提示公众在上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隐私授权条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目前市面上的正规蟹卡在提货时,通常直接预约即可,无需另外付费。”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凡是客服要求做任务提货或支付其他费用时,就要小心可能是假蟹卡。
警方提示,在收到不明快递时,应核验物流信息和快递员信息。当有陌生来电准确说出个人信息,并告知有紧急事宜需处理或有礼品需收取时,请保持冷静并通过官方途径核实。
总之,远离蟹卡诈骗,需牢记三招:陌生快递不收;可疑二维码不扫;搞不清情况就报警,让反诈民警帮你甄别。
统筹:杨维汉、孙闻
记者:郑生竹
编辑:屈婷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