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跑马圈地”的信用卡行业,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精耕细作”的变革。

  近3年,我国信用卡数量减少9000多万张;近期,一些银行信用卡App还进行了迁移与关停。信用卡行业正经历转型的考验,着力调整经营策略、优化用户体验,以不断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市场规模出现收缩

  前不久,北京市民马女士又注销了一张信用卡,她拥有的信用卡从5年前的5张缩减到1张。

  “大部分都不常用,觉得没必要保留了。”马女士说。

  近几年,我国信用卡卡片数量不断缩减。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今年6月末卡片数量为7.15亿张,较2022年9月末减少约9200万张。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交易额等主要数据也在下降。

  多家上市银行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9月末,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约9276亿元,较去年末减少约200亿元;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4649.2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87%;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006.6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信用卡App进行了迁移与关停。中国银行信用卡App“缤纷生活”今年9月起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北京农商银行“凤凰信用卡”App、“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已分别于今年3月和去年12月关停并将功能迁移至相关手机银行App……这些现象背后是银行加速数据与资源整合和转型步伐。

  虽然规模收缩,但信用卡仍凭借丰富的支付场景、免息期等一系列优势,在百姓的金融活动中占据重要一席。

  40岁的吴女士是信用卡资深用户。“免息期是信用卡的显著优势,只要在还款日前全额还清当期账单,完全不需要支付利息,这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成本的短期流动资金。”

  “信用卡很好地结合了支付结算和小额信贷,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发展处处长王瑛琦说,监测数据显示,建行信用卡客户消费笔数在增长,增速也较为稳固,这反映出消费者从原来大额消费更多转为小额高频消费。

  多重因素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记者调研发现,信用卡市场转型发展是监管政策规范引导、市场竞争加剧、用户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监管政策引导。为规范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管理部门2022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信用卡占比不得超过20%,整改后仍超出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

  “在信用卡业务多年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银行出现了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滥发卡、重复发卡等情况,导致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监管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发卡策略更加审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无序扩张,信用卡业务已从规模扩张期的“跑马圈地”,进入存量调整期的“精耕细作”。

  ——互联网支付产生分流。近年来,花呗、白条等产品的推出,以灵活的分期方式和低门槛申请流程分流了信用卡用户,尤其是大批年轻用户。

  ——消费者需求升级。“信用卡发卡量的下降,也是消费者对于信用卡服务要求更精细化的表现。”王瑛琦表示,以前每个消费者手头可能有多张银行卡,但经过使用和体验,往往会对服务不好、不太实用的卡进行销卡,精选两三张卡稳定使用。

  ——权益“缩水”劝退不少“羊毛党”。近年来,为了管控成本,多家银行不断调整会员权益,如机场和高铁休息室使用次数减少、快速安检次数下调、取消接送站服务等。

  “当时办卡就是冲着机场贵宾服务等各种权益。”经常出差的王女士最近准备注销一张权益“缩水”比较严重的信用卡。

  业内人士分析,权益调整的背后是银行运营成本与收益失衡的困境,信用卡粗放式扩张时期积累的低活跃度用户较多,难以覆盖高昂成本,削减权益是成本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调整策略,拓展发展空间

  尽管信用卡业务呈现整体收缩态势,但其在便利群众支付和日常消费等方面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表示,当前信用卡市场已从“求量”进入到“求质”的发展新阶段。银行需要在产品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监管层也应规范市场并鼓励创新,以推动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到,顺应消费新趋势、新特点,各大银行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建设银行针对居民购车、家装、家具家电等以旧换新消费需求,持续加大分期信贷投放,以文旅消费、宠物经济等消费新业态为突破口拉动消费增长;交通银行推动服务下沉,开展县域信用卡营销活动;招商银行不断完善本地生活生态构建,满足年轻客户需求……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正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方式,针对老年客户、年轻人群、互联网用户积极开展业务。有的信用卡加大与淘宝、京东等平台的合作,有的积极与潮玩IP联动,还有银行将目光对准养老金融和银发经济的“蓝海”。

  信用卡相关监管规定也在不断调整优化,给予行业创新空间。

  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其中包括“在有效核实身份、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

  记者注意到,最近,部分银行发布公告,将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0.035%至0.05%调整为日利率0%至0.05%。

  专家表示,信用良好、还款能力强的客户有望获得更低透支利率。更灵活的定价政策、更便捷的开户方式,有助于增强信用卡在激烈竞争中的吸引力。

  “长期来看,信用卡业务仍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银行要加快转变理念,通过‘精耕细作’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优势,加快产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娄飞鹏表示。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在线

  “绿色在线”创建伊始,坚持以绿色人文,绿色人生的永恒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广大客户需求,传播国内外绿色文明、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发展等最新动态信息。为了绿色在线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