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休闲广场亭子里晒太阳,拉胡琴。回家时,路过广场东街的农贸摊位,蔬菜,山产,花卉,家畜……什么都有。我就买青苞米,自己烀。一是回味童年啃青的趣味,二是比买熟的便宜。
一位老妇人,略微削瘦,略微驼背,坐在小板凳上。我翻捡苞米棒,她抬头看了看,我皱纹纵横,她纵横皱纹,一身很不讲究的农田劳作服,满是褶皱的一双手,时不时揉揉后腰。
“都老了,那就给你便宜一毛钱吧。”
遇上好人了,都老态龙钟,怎么忍心:“该多少就多少吧,不用照顾。”
同龄相怜,主动让价,不认不识,在这讨价还价的商贸街上,让我很意外,我的商购史上,绝无仅有。
她执意一穗少收了一毛钱,我很不过意:
“这苞米是你种的吗?”
“我和老头子。”
“家是哪的?”
“东风镇,联众三队。”
“离街里也不远,也不近。”
“嗯哪,你是拉胡胡的?”她看着我提袋里的京胡。
“天天晒太阳,在广场,没事,就拉拉,干坐着也没意思,不像你,大忙人。”
“俺家那个,年轻时候也是,把罐头盒子蒙上蛇皮,有空就锯嘎,不是个动静,呵呵呵……他就爱鼓捣个巧玩艺,呵呵呵……”
“好事啊,有艺术细胞,自娱自乐,快活人生。”我按时下流行语,照本宣科。
“谁听啊,全村就我,不得不听,咯咯咯……这几年,又捡起来了,这回受听了,这会儿是买的二胡,呵呵呵……”
话里话外,这一对农耕老夫妇,感情不错。
又一天,我在亭子里,一位妇女坐了进来,面相周正,身材高挑,但是,看得出,年龄不小了。穿着很得体,上衣镶边,裤子板正,可脚的方口布鞋。很是体面。
“看你天天在这拉胡琴。”她笑着说。
我也笑笑:“你也退休了?”
“退什么休,俺是农村的。”
“哪村的?”
“东风那面,联众三队。”
“那边一个卖苞米的老大姐,也是你们村的。”
“俺两家挺好,前后街,邻居,她心眼也实在。”
“你到街里住了吧,买楼了?”
“住姑娘家,她爹走了,扔下我一个,闺女硬把我接来。哎,上楼下楼,那个不得劲儿呀……村里多好,前后大菜园,养鸡养鸭种点儿菜。可不像街里,吃个苞米还得买。”
“那个卖苞米的大姐,老伴还在,挺好。”
“那可感情是的,还有两个儿子,都在街里住楼,老大开大车,老二倒腾菜,都过得宽头。”
“她天天卖菜卖苞米,儿子不管她生活费吗?”
“怎么不管,都孝顺,老是叫她俩到街里,住楼。村里人都走光了。后街,我走了,就没有人了;前街,也就剩她一家了,孩子不放心,有个急难什么的,连个传信的也没有。有一次,硬是把她俩拉到街里来,住了楼。你猜她怎么说的?她说:‘癞蛤蟆不能关进金盒子,活遭罪。’他俩硬是跑回去了。”
“哎——一辈子住惯的地方,破家值万贯,是舍不得啊。”我感慨。
“你可没看见,她俩呀,拼了命地干,自留地,种;前后园,种。养鸡,养鸭,还菜了两口大肥猪,就像是后边有人加鞭子赶似的。”
“那可太累了。我看她坐那里,老是伸手揉后腰。”
“老腰病,还非要干活,老头拗不过,给她做了一个小扒锄,她在两个膝盖上绑了皮垫,爬着干,就像后边有鬼撵似的。”
“治治腰啊。”
“前两年,儿子送她去牡丹江医院,医生说得手术……”
这时,她手机响了,女儿叫她回去吃饭,我一看表,早就晌歪了,也往家走。路过苞米摊,老大姐在吃饭,咸鸭蛋,大葱,花卷,矿泉水。
“怎么腰疼不手术?”
她笑了:“你怎么知道的?准是后街那老蹄子告诉你的,她天天遛广场,呵呵……唉呀妈呀,手术?好好一个人,切开肉,再刮骨,跟千刀万剐似的,吓死人了;再说了,得好几万哪,好几万,是小数吗?我宁死也不挨刀。”
又一天,后街的女人又坐进亭子里:
“前街那老蹄子说,你给她的红膏药,贴上去还真管事,说年底请你吃杀猪菜。”
“哎呀,怎么吃得下去呀,趴地上干活,坐那里还得揉腰,拼了命才养的猪……”
“拼命,真是拼命,拼命她可高兴。鲜鸡蛋,咸鸭蛋,烀好的青苞米,茄子辣椒,豆角土豆,老头子一趟一趟往两个儿子家送,她高兴;吃不完的,她就上街摆摊,她高兴。大哥,人这一辈子啊,图个啥……”她两眼闪烁着难得一见的光泽。
“你没看她家杀猪哇,两头大肥猪,一头也不卖,全杀了,那个热闹哇,比过年还热闹。”
“两头猪,能吃得了吗?”
“儿子家都有冰箱冰柜,就是为了给儿子家多冻些肉,笨工养的,不是讲绿色吗。她自己家也有冰柜。再说了,当天,就能吃半扇。”
“杀猪菜能吃进半拉猪?”
“两个儿子,两个媳妇,两个孙子,两个孙女,一帮亲戚,一帮邻居,一帮村干部,一帮新老朋友,三间屋子,六桌酒席,那不比过年还热闹吗。俺们村里杀猪菜,谁也比不上她家热闹。”
“亲情,友情,邻里,干部,啊呀,这老两口很讲究亲情礼道啊。”
“可不是吗,那老蹄子常说,咱这一辈子呀,过来过去,还不就是为了儿孙。”
她叹了口气,放光的两眼突然暗淡下来:
“两口子住村里,搭伴干活,怎么拼都行,管怎么有个人能说说话呀……你说呢,大哥?”
我点点头,也感伤起来……
“唉,有菜园,有鸡鸭,种点儿菜,种点儿花,村里要是不空,日子多好,一到这街里呀,日子好像就不像个日子了……”
作者简介

刘悦春老师
黑龙江省虎林市乡土作者。发表过小说、童话、诗歌、散文、文艺论文、格律诗、歌词。诗歌获过全国民间文艺“颐和园杯”一等奖,相声和歌词获过黑龙江文联赛事创作二等奖。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