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孕育了丰富独特的生物资源。其中,沙棘作为高原生态的‘先锋卫士’和‘维生素宝库’,蕴藏着巨大生态与经济价值。”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姚东瑞说。
日前,西宁沙棘高值化项目成果发布暨湟源沙棘益生茶品鉴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据悉,近一年,西宁市湟源县政府、西宁市科学技术局、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组建了一支由院士专家领衔的跨学科攻关团队,系统开展了沙棘资源挖掘与高值化利用研究,开启“西部资源、东部研发、东西协作、服务全国”的沙棘保护与产业创新实践。
优化沙棘种质
沙棘不仅具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重要生态功能,其药用及保健价值同样不可忽视。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沙棘资源最丰富、人工种植沙棘面积最大的国家。青海省沙棘种植总面积达245万亩,是全国沙棘资源分布重要省份。
“长期以来,西宁地区沙棘良种推广不足、繁育效率不高、果品产量偏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鹏说。为此,王鹏团队已在湟源县纳隆苗圃建立了湟源沙棘种质圃和良种圃,保存了约100份种质资源,并引进宇璐、深秋红、乌兰沙林3个良种。
同时针对湟源县沙棘林林分结构失衡、林龄老化、雄株占比过高、经济效益低等多重问题,王鹏团队提出沙棘生态林的嫁接技术改造方案,即以老龄低效植株为砧木,将良种枝芽嫁接上去,把良种的高产、优质性状与本土砧木的抗逆、适应性状进行整合,构建无性繁殖体系。
这一举措意味着,嫁接后的沙棘将实现全面升级,不仅能够突破低产瓶颈,还能显著增强抗逆性,提升对病虫害、干旱以及贫瘠土壤的抵御能力。
研发健康产品
“西宁天然公益林中生长着大量沙棘,可成为制作沙棘茶的重要原料。”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晓静认为,“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这种高原极端环境使沙棘积累了丰富活性物质,为沙棘茶的独特风味和健康价值提供了保障。”
目前,刘晓静团队以西宁沙棘叶为原料,研发出三大系列共8款茶产品。运用益生菌发酵技术,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款名为“雪域沙棘益生茶”的发酵茶,不仅保留了沙棘叶的天然营养成分,还通过益生菌发酵赋予其独特风味。
“西宁沙棘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维生素之王’,沙棘中的多种成分对肝脏也有保护作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韦敏说。针对沙棘特性,韦敏团队研发出解酒用沙棘植物饮。经血清生化指标检测、酒精性肝损伤检测及胃组织病理学检查验证,该沙棘植物饮不仅具有养肝消食、清热利湿的功效,还能有效解除酒毒对人体的伤害。
此外,针对年龄增长、紫外线辐射、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造成的皮肤衰老,韦敏团队研发了以沙棘油为核心成分的抗衰护肤品,该产品可以对抗光老化、提升皮肤张力和弹性。未来,沙棘油还有望用于伤口敷料、功能饮料。
西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城表示,当地正积极推动沙棘产业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卖品牌”“卖健康”的跨越,今后,希望讲好青藏高原生态沙棘的故事,聚焦沙棘产业精深加工,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种植基地建设,提升沙棘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高原沙棘走向全国。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