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将迎来“小雪”节气。之后,气温会越来越低,多地将迎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此时,养生防病重在“藏”,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的谚语,强调调补对春季健康的益处。
11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健康促进系列第十一场发布会,主题为“中医药冬令进补”,介绍中医药冬令进补的注意事项以及养生方法。
冬季进补最好从什么时候开始?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黄亚博:传统的养生理论特别重视冬至这个关键的节点,认为冬至前后是自然界阴气达到鼎盛而阳气开始萌动的重要转折期,此时人体阳气也处于初生待哺的状态,所谓“冬至一阳生”,这个时候开始进补好比是雪中送炭,能起到扶助初阳、培育元气的效果。
实际上,整个冬季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前夕,这期间都适宜进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进补的重点在于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而不是机械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日期,只要身处冬季这个大的时令范围内,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进补,都能收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顺应时令”的精髓,在于把握冬季的整体特性,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个人的体质状况和生活作息等,都会影响最佳进补的时机。所以北方寒冷地区可适当提前,南方温暖地区可稍作延后,关键是要在身体状况最佳的时刻开始进补。
哪些人群比较适合冬日进补?
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冬令进补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需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判断能不能进补,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临床一般会判断气虚的人倦怠乏力,阳气不足会表现四肢冰冷,如果血虚应该会表现面色苍白,这类的人群可以进补。
其次,产后、大病后、手术后体虚的人都是可以通过中医调理而达到调气血、补虚劳的目的。
哪些人不宜进补?
有一部分人是不能进补的,比方说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热在急性期是禁止补的。
其次,中医体质方面,如果是湿热体质舌苔黄腻,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这些人是不适宜补的。
再其次,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快,而且生机旺盛,如果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都是不宜进补的。这些人群如果进行了不适当的进补,有可能加重原来的症状,有可能还出现新的症状。
总的来说,冬令进补不是人人都适合,在进补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他会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这种传统的手法,以及西医的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评判,给出一个非常合理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案。
老年人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往往存在多个脏腑功能减退的情况,同时可能还伴随着多种慢性疾病,这种情况就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我们说虚不受补,就是指因为我们的身体偏虚弱而无法承受比较强效补品的药力,反而可能会引起各种不适的情况。
因此,老年人进补的原则是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必须要遵循缓和平的原则,就是说老年人要平补缓补,要循序渐进,切忌使用一些峻补猛补的方法,这一点就与年轻人可以适当采取强补的方法截然不同。
老年人与年轻人进补重点不同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具体进补的重点上有差别。
老年人应当以健脾益气为首要任务,脾是后天之本,比如选用茯苓、山药这些平和之品来增强脾胃的功能。同时在补后天的同时,我们要补先天,要培补肾元,这个是根本。我们可以适当地选择核桃、枸杞这些食材来补益肾精,在整个调理的过程中还要兼顾气血双补,既要补气,同时还要注意养血。
综合起来,我们说健脾与补肾并重,气血同补的方法,是既考虑到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比较弱这样的特点,同时又可以针对肾精亏虚的根本问题。
在进补方式的选择上,推荐食疗粥。如核桃粥能够温补肾阳,羊肉粥可以益气补虚,这些粥品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非常适合老年人。
膏方可以一直吃下去吗?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黄亚博:膏方作为个体化调理方案,必须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不可以一方连用多年。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去年适用的膏方是依据当时身体状况辨证施治的产物,而经过一年的时间,人体的阴阳气血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需要重新评估体质状况,调整用药思路。
膏方施用遵循“一年一辨,一方一调”原则
中医讲究“药随证转”,膏方的施用必须严格遵循“一年一辨,一方一调”的基本原则。即使去年的膏方效果很好、效果显著,也只能说明当时的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并不代表这个方剂能够长期适用。
比如说去年以益气养血为主的患者,今年可能出现了湿浊内阻的情况;去年重在温补肾阳的体质,今年也可能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状态。所以这些变化都需要通过重新诊察来准确把握。
因此,每年冬季开具膏方前,都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全面诊察,根据当下的舌象、脉象和全身症状表现来调整组方。
冬季简单易行的养肾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中医强调冬季养肾,这是说人体要与自然来相应,到了冬季,阳气开始内收,阴气开始渐盛,人体的肾是主藏精的,为人体的封藏之本,冬季是补益肾元的大好时机。
冬季养肾不需要复杂的方法,重在顺应自然规律。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黑色的食物,比如说黑豆、黑芝麻就可以补肾气,黑米、黑木耳能滋肾阴。给大家推荐一道简单的食疗方,将黑豆、核桃仁和适量的粳米同煮为粥,常食可起到良好的温补肝肾的作用。
在起居方面,我们要顺应冬藏的特性,要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还要注意腰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因为我们讲腰是肾之府。
足底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涌泉穴,它是肾经的起始穴也是长寿穴。我们睡前可以用拇指或者食指的关节按揉涌泉穴,以轻微的酸痛感为度,可以两侧交替进行,每一侧按揉2分钟左右就可以。
冬天,我们还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到户外习练八段锦,八段锦当中有一式叫“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动作能直接激发肾经的活力,有助于培补元气。
日常还可以揉搓两只耳朵,直到发热为止,因为耳为肾之外窍;我们还可以将双手搓热了之后反复按摩腰背部的两侧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煦肾阳的作用。
聚焦
全国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置超九成
11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的比例超过95%,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714期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