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本该只用于定位、通话的小天才手表,如今却成了中小学生眼里的“社交硬通货”:加好友、冲点赞、买“靓号”、卖“高粉”账号,甚至衍生出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产业链。

  所谓“儿童安全手表”,却出现“‘小天才’圈子催生生意,代运营账号一周费用30-50元”“为了冲级,有学生在暑假期间每天花费4-6小时活跃在手表社交圈中”等现象,令人愕然,也让家长的焦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涉事企业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都值得推敲。这种于孩子成长不利的状况,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存在利益考量,以至于背离了设计初衷?

  进而言之,这种设计是否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正如有专家所称,小天才手表的点赞、等级体系易诱导孩子攀比和长时间使用,且未设置有效的沉迷干预机制,也未对社交功能加设监护人监管的强制权限,属于未充分尽到未成年人保护责任,而非单纯的功能与宣传错位。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他们的人生不能被促狭的手表社交圈所限制,他们的世界不能被“生意经”所侵占,他们的大好时光不能被无价值的“冲级”所耗费。

  一般来说,青少年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也不具备强大的反沉溺能力。而企业抓住他们对社交认可的渴望,让他们过度追求狭隘圈子和虚拟评价,将导致他们无法接触真实世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说到底,这种过早的“数字化生存”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从这个角度看,不能容许一些电话手表为孩子划定社交圈层、定义个人价值,不能让他们的人生被“压缩”在方寸屏幕之间。

  身为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提供者,小天才手表有责任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建立更主动的内容审核与防沉迷机制,而非被动地等问题出现再补救。事实上,不仅是电话手表,包括智能平板、学习机、早教机等具备社交、娱乐功能的电子产品,都应引以为戒。

  随着智能化产品深度嵌入青少年生活,企业一旦在产品设计初期缺乏对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的预判,过度打造“积分激励”“社交排名”等机制,而未设置有效的使用时长限制或内容过滤系统,极易对青少年的注意力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乃至价值观塑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从技术、监管与家庭教育三方协同发力,将防范理念前置到研发环节,才能真正构建起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数字防线。

  孩子的成长轨道不能跑偏,他们的世界不能被商业利益算计。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拥有更广阔的天空,这是全社会的共识,需要每个责任方都守住初心,积极行动起来。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在线

  “绿色在线”创建伊始,坚持以绿色人文,绿色人生的永恒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广大客户需求,传播国内外绿色文明、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发展等最新动态信息。为了绿色在线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