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暮鸦叹晚,回首既往,我的业余生涯,总是与文学艺术纠结攀缠。除了笔耕纸种,就是辗转文事。精思默察后,自认为没有愧对生我养我的黑土地。也许,有人斜眸为不自量。
我的文艺(不是狭义的文艺,是文学和艺术,下同)涉猎辗转,可分为两块,一是促成助成,二是发现关切。
在这里,谈谈我的业余文艺促成助荣。
改革开放后,我遵命创建了四个文艺创作群体:乌苏里文艺社,诗词学会,楹联学会,歌曲创作沙龙。
“乌苏里文艺社”,由我的文学创作新老朋友,和陈同朝的书法弟子们合龙而成,得到当时的教育局长王忠伟的鼎力支持,他说:“你们干吧,年轻人应该学点本事,需要我干什么,知声。”成立当天,农林、乡下远途会员的几桌饭钱,就是王局长买的单。县图书馆馆长孙友林,提供了大会场地(大阅览厅)。
“诗词联学会”是“诗词学会”和“楹联学会”的合二而一,和省协交流时,二者必须分开,各是各码。成立前,省里两个协会分别给我来信,托嘱筹建虎林分会。市文体局长刘甲明嘱咐文化馆请我操办。
“虎林歌曲创作沙龙”是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员于景洋嘱我协办的。他和我等朋友协力操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原创歌曲演唱会”,发现了虎林竟有几个值得重视的词曲作者,于是想揽于文化馆麾下,因而请我出面助他组建了“虎林文化馆歌曲创作沙龙”。我给他制订了组织规则,活动安排,小组划分,分项负责人。召开了成立大会。
活动初期的创作成果是几首歌唱虎林的民歌,有孙其昌的,仝守社的,刘洪录的,作曲主要是赵忠君,孙其昌是自己作词,自己谱曲。
改革开放后,我联手陈同朝或林晓峰等文友,开办了虎林前所未有的几种民间文艺创作大型展示或相关活动。
1 以电视媒体为平台,一连四年为电视观众搞的庆元旦文艺活动。来自县城、乡镇、农村、农场、林业局的文艺创作者,朗诵原创散文诗歌;现场表演书法绘画;挂展篆刻、剪纸、手编、布艺制品,少儿现场书画竞赛。一系列的现场作品,现场评比,现场发奖。而后电视转播。
2 搞有成就的地方民间艺术家个人作品研讨展示,也是我的创意,并邀请陈同朝或林晓峰,李素华等协力操办。
例如“张福瑞作品研讨会”。本市、农林,鸡西(十多位),密山(三位)等百余文艺人、电视记者、热心观众,集聚虎林宾馆大会议厅,有人宣读论文,有人即兴发言。会后,赠送与会者每人一轴张福瑞国画,招待饭十余桌。
3 汶川大震,我联手仝守社(诗词联学会主席),以“诗词联学会”为依托,搞了大型震灾募捐义演活动,募得款项万余元,是虎林赈灾募捐最多的一次。
这个活动得到国家诗词协会的表彰,赠给虎林五名国家级诗词协会会员名额。
4 联手仝守社,由边警战士和宣传部领导参加的,电视媒体到场的“诗词赈灾创作朗诵会”。
5 联手陈同朝、于景洋、林晓峰、王勇、赵忠君等朋友,以文体局、广电局为后盾,操办了“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原创歌曲演唱会,成文我市党政等四套班子政治活动,上报省委宣传部,虎林电视台全程播放一周。
6 应宣传部委托,我召集市镇农林书画及诗词音乐爱好者,请陈同朝主持,和省文化厅遣派的文艺边疆行书画家团队,在张福瑞画楼进行了联谊交流活动,气氛融洽,场面热烈。
7 改革开放初,我受县劳动局委托,请来陈同朝(书法)、陈力实(绘画),为虎林待业青年开办了两期公文写作、书法、绘画特长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百余名,省劳动局颁发结业证书。虎林局受到了省局表彰。
8 汶川地震第二年,省诗词协会来虎林访问,我和仝守社、蔡庆远,召集虎林地区诗词爱好者款待他们。座谈,报告,餐饮,游景点,车费、饭费,纪念品,都由我等筹措,除仝守社、蔡庆远自掏腰包外,仝还求助了王波等友人资助。这项工作干得很艰难,完成的也很出色。仝守社功不可没。
9 退休的检察院长田丰,编了一本虎林作者文学创作集,田电话请我给他张罗一个新书研讨会,我谢绝了,因为这是文联或作协的事,我不具备资格。他亲登我门,说“文联、作协就省了吧,我看,这事,虎林就你行,你就出出头吧。”
10 记者白杨,掬一捧他半生的心血——厚厚的一本新闻集,自费出版,请我张罗一个面向虎林文艺界的赠书活动。面向文艺界,于新闻,于文学,我都不具备资格,因为有记协、文联、作协在。不能冷落深厚情谊,他是极具礼仪风范的人,素来对我尊敬有加。我又极赞慕他的自费结集行为,一生奋斗的结晶,地方文化难能可贵的成果,他是一个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11 没有人给我发出指令,我邀约林晓峰,在进修学校大会议室,召集了相关虎林文化人,为病故的虎林书法艺术家陈同朝先生,搞了一场他业余人生书法活动追忆恳谈。
我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搞这个追忆活动,是有指向的。素来,对业余从艺一生者的从艺价值,大都连同辞世者的尸骨,葬入骨灰盒,而后予以哀悼,而后烟消云散。正是这一个一个,构成了地方文化园林,他们的人文和民族情怀,他们显著或不起眼的艺术行为,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了,而是构建一方精神,一方文明的枝枝叶叶,花花蕾蕾。后来者大可淡漠,但不可遗弃。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浪,何以见江。
12 一个不属于文艺活动的,又与文艺有关的聚集,似乎不该在这里提起。这是一种私人行为——一连多年,我携手林晓峰,召集文艺界老人,在毛主席诞辰这一天,给他老人家过生日。搞了一次后,刹不住车了,每到伟人诞辰前夕,就有几个人电话询问:今年搞不搞了?还是搞吧。我也愿意搞,因为人文关怀,在虎林,不是那么热衷。似乎,伟人诞辰,关不关照,是党和国家的事,我等庶民百姓,可顾及,也可不顾。
老同志坐在一起,聊聊伟人的功绩,那怕说到三七开,大家也漾溢感激,蓬勃欣慰,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关怀吧。我潜藏的,更需要的,(不自量地说)是老文人之间的人文关怀。每到新年,国家省市,都有文人招待会。我们这里,从来没人招集文艺老朽说句话,赏杯茶。人文无关怀,只有冷漠。所以,年关前,只好以老卖老,互相宽慰,祝贺新的一年活得更旺兴。
13 无幸中邂逅的一次活动是,八五六版画艺人王灿毅一行,到虎林福瑞画室参观,先想拜访虎林画协,没联系上,电话找到了我,请我带路,他们和福瑞不熟悉(其实福瑞也是八五六人)我带了路,又电话邀来几个虎林书画人,陪同参观,座谈,中午饭局我掏包买单(那天福瑞对故地几位很冷淡)
2025 春
作者简介

刘悦春老师
黑龙江省虎林市乡土作者。发表过小说、童话、诗歌、散文、文艺论文、格律诗、歌词。诗歌获过全国民间文艺“颐和园杯”一等奖,相声和歌词获过黑龙江文联赛事创作二等奖。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