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9月20日电(记者邹欣媛、吴天麟)入秋后气候干燥,不少人出现口干舌燥、眼睛干涩等症状。医生提醒,若增加饮水量、提升环境湿度后,症状仍持续数月未缓解,甚至出现低热、皮疹、关节疼等,需警惕是否患有干燥综合征,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
干燥综合征不是简单的“缺水”。“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导致口干、眼干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起其他脏器损害。”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池淑红说。
与秋燥引起的口干、眼干相比,干燥综合征所带来的干燥不适更明显。患者常需频繁饮水,尤其在夜间需多次起床喝水;进食饼干、馒头等干性食物时,往往会吞咽困难,必须用水送服;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疼痛、溃疡,牙齿易发生龋坏和片状脱落,唾液腺反复肿大;眼睛会持续有烧灼感,严重时会畏光、视力模糊,甚至“欲哭无泪”。
“干燥综合征目前无法根治,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调理,可有效控制病情。”池淑红说,通过使用人工唾液、人工泪液等改善口干眼干;对于有内脏损害或严重症状的患者,则会采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医生建议,干燥综合征患者应重视日常生活管理。比如用小苏打水勤漱口,选择含氟牙膏,定期检查预防龋齿;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看屏幕,外出时可佩戴防风镜;少吃辛辣、油炸和过烫食物,调整作息,保持适量运动和良好心态。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